【硬核科普】虢一窖藏说一说中国白酒的前世与
中国白酒自文字记载以来就已经出现,早夏禹商汤时代,白酒就曾出现在青铜文字上。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描述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来个十八大碗或者几大罐。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古代主流酒与现代白酒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区别在哪里?如果说真的如前面所说,古代的酒度数低,那么中国的酒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了今天?中国人对饮酒的偏好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个最基础的酒知识:白酒属于“蒸馏酒”,而中国古代喝的酒是米酒,属于“酿造酒”。
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原汁酒,是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酿造酒度数一般不会超过18°。其生产过程包括糖化、发酵、过滤、杀菌等。比如葡萄酒、啤酒、米酒,就是典型的酿造酒。
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金酒、龙舌兰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制作过程为先经过酿造,后进行蒸馏后冷却,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饮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白酒普遍都是“酿造酒”,也就是大家喝到的米酒和黄酒,而直到蒸馏技术出现之后,才逐渐的学会了“蒸馏酒”,中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蒸馏酒是元代,但即使出现后,它也一直是比较被人接受,一直到清朝中后期,白酒的饮用量才超过米酒(黄酒),最后白酒完全占据主流,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了。
那中国白酒的历史进程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秦汉时期,米酒的度数也就4°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中国米酒度数不断攀升,到唐朝时期时,好酒能达到8-12°左右。米酒最终品质稳定下来是在宋朝。此时好酒度数能达到14-18°,这也基本是酿造酒的度数极限。
后来到了元朝,人们发明了蒸馏酒,那时候白酒还不叫白酒,叫“烧酒”“烧刀子”“阿力吉”,它直接将粮食和发酵的曲伴到一起,放在窖池里发酵后蒸馏,这样蒸馏出来的酒度数超级高,能达到60-70度,喝一口简直就像有人拿一把锉刀在你的喉咙里摩擦~摩擦~。现在的白酒原酒出来基本就是这个,我们喝的成品酒一般是降度到40-56°左右,还要经过陈放、勾调处理等复杂的过程。
这就是白酒的前世今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相比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我们接下来也会给大家介绍。
虢一窖藏作为酱香白酒的典范,是郭坤亮博士几十年的匠心手造作品,欢迎大家关注。